本来没准备为这事写什么,看了一个朋友写的一篇文章,准备留几句。结果啰嗦了点,干脆就多写几句:)
我一直对姜萍的事情不是很感兴趣,原因之一是我原来是学数学的,从国内学到国外。离开学术界之前,也是美国大学的数学终身教授。而我那些还在学校教书的华人同学、同事、朋友都没什么人为这事多说什么。聊天会聊到这事的人都很少。一是这种天才确实可能出现。即使姜萍真有其才,这也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在学术界混,这种“天才”大家见得不少;二是这个竞赛能反映的东西有限。阿里这个竞赛在国际上也并不是很有名很重要的数学比赛。另外,大家都知道,国内现在什么事都不是事,而是“流量”。有事没事,成天一惊一乍。别人装神弄鬼虚张声势是为了炒流量赚钱,你在旁边兴奋激动为哪桩?
姜萍这事,如果这小姑娘真作了弊,她和她的老师会被骂几天,几天以后大家就会把这事忘了。在今天,这大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这小姑娘真没有作弊,也只说明她确实很有天赋和心性。但是不是个”数学奇才“,还很难说。这些比赛的好成绩和以后在数学上能做出多高的成就并没有很大的联系。我们只要回头看看当年中科大少年班,那些学生当年的年纪大多比姜萍现在还小。这些人很多早就是美国大学的教授了,学术也都做的不错。但平常人知道他们中的几个?有没有人拿来说什么”崛起“、”崩溃“?所以,如果姜萍是真有才,那是她的幸事。但往大了看,也就那么回事,现在还说不上惊天地泣鬼神。
我没有看姜萍比赛的题和她的数学板书,只是看了些评论和分析。我对这些竞赛不了解,看到的几道题也不是我的方向。让我就这样上去好的我也就大概知道个方向,早忘了那些特殊函数。术有专攻。即使是开卷,如果不是我熟悉的领域,在规定的时间里我能做出多少,也难说。虽然最初有人列举了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但是我还是觉得很难拿来判断这小姑娘是否作了弊。因为她的情况很特殊,很难把“常理”都用在这孩子身上。
按她的年纪,数学要系统学到大学数学专业一、二年级的课程,可能性是有的。在特殊方向上专攻学些三年级的课都可能。但是正常学习到那种程度和参加阿里那个数学竞赛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一道鸿沟。典型数学系的学生,不做专门的培训和准备,按“常理”是不可能在这种竞赛里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顶尖大学的学生一般智力水平会很好,但是和在这种竞赛中能不能做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姜萍好像没有系统的学大学的数学课程。但她有个特别的老师,一个专攻那个竞赛的人。如果直接对标那个竞赛,加上她有很好的天赋,也许是可以事半功倍超越“常理”,在那个竞赛中比绝大多数数学专业的学生都表现好。但这不是“常人”按“常理”出牌。所以我们很难用“常理”来衡量。把“常理”放到一个“正常”学生身上,大家指出的姜萍的那些问题都是作假的破绽。但是如果她本身就非“平常人”,走的不是“平常路”,“常理”就不适用于她了。
但是,“异类”做事不合“常理”也是有限度的。近几天信息多点,有更多不太合“常理”的地方被提及,所以感觉这孩子的“异类”的“异”数越来越大了。到没到大家可以作结论的程度?我觉得还差点。其实,更大的问题不在那些板书上的“反常”“证据”,不在她的学习体系和学习路线奇异,而是现在第二部分的比赛早已结束了。按理说,她自己、她的老师、举办方阿里,可以很容易、很简单地就把大家的主要疑问澄清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吭声。也许还在很无聊地炒流量。多多少少有些不地道吧。
北大那个教授提到的那些问题都很实在正常。但是因为姜萍的情况特殊,他也没有说那些问题就是什么“致命”的证据。比如大家质疑她写和号sigma的写法不对。其实我的美国学生类似的奇葩写法太多了。特别是美国学生左撇子多,写出来的东西常常让人叹为观止。而且,姜萍在和号上的“错法”(上面从左到右一横,下面弯两下)其实是很常见的。(只是她把下面一部分完全当成2来写,而不是转些尖锐的角,这样做的人不多)。至于她对一些具体的函数和常数符号搞不清楚的问题,对系统学数学的学生而言,确实是不可能的。如果姜萍是个大学一、二年纪的理科学生,大家早就可以断言那不可能是她写的了。但姜萍就是一个“野路子”,”常理“对她不好用。我也见过很聪明的学生在很多细节上“稀里糊涂”得一塌糊涂。我现在每次看到我家老二做数学题写的东西,我几乎都会肝火冒。。。所以,虽然北大教授指出来了不少问题,我也同意他不轻易以那些问题来评判姜萍是理性的。
我觉得比较奇怪的一点,没有看到有人解释其合理性,是为什么姜萍会用LaTex语言来写答案。学LaTex和学数学、准备比赛、提交答案等完全没有直接的关系。除非这个比赛要求答案必须提交非手书的文本,或者她要提交什么计算机打印的有数学的文章,她才可能在计算机上去用LaTex。写在手稿里?搞笑吗?用LaTex不仅费时,还难读,更妨碍思考。没有一个数学家会在解答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用LaTex。LaTex就是一个专门为计算机显示和打印有数学符号和公式的文章而设计的程序语言。她那么小一个业余数学爱好者,为数学比赛而学习,学LaTex干什么?如果不是比赛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实在是没有道理,除非她好奇心很强,在学时装学数学之外还有很多时间。
其实,北大那个教授虽然说了很多具体的书写上的问题,都只是在铺垫。他只是在表明他并不是没有理由想和姜萍聊聊。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这事本来很简单,如果她是有真才实学,而且对数学很有兴趣,她就应该和真正搞数学的人聊几句,不仅可以澄清大家对她的质疑,主要的是对她会有很多好处。爱才是大多数人的共性,何况对一位奇才。所以,如果她有真才实学,不管是作为她的老师、父母、朋友、或者路人,我都会建议她和这些老师聊聊。即使不见面,哪怕是视频,或者语音,她的数学程度很容易就可以听出来。我想不出来有任何普通的理由她不和这些教授聊聊。你想想,一个学琴的学生,会拒绝见一个大师的机会?另一方面,对搞数学的人而言,不要说了解这样一个学生的大概水平,就是对有一定造诣的人,他是数学专业出来的,还是自学出来的爱好者,他是不是自己这个方向的,一开口内行马上就可以分辨出来。这就像听一个人说中文,听几个字,我们基本就可以知道中文是不是他的母语了。
所以,姜萍这事,任何分析和猜测都是在浪费时间,就像我现在写这些,也是浪费时间:)
P.S. 补一句:我其实觉得小姑娘面相不错,不像一个成心作弊的人。即使预赛有些老师的帮助,那些答案不完全是她做的,她就算做到能够理解问题和理解那些解答的程度,也是不容易不简单的。所以即使后续有什么问题,也不能是随便因为其他人的因素毁了这小姑娘的理由。
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