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但这个定义太笼统,让人觉得似是而非。一个鞋匠做了一双鞋,价值100元,这算是100元GDP吧?但如果这双鞋是留给自己穿呢?算不算GDP?同样的,一个厂家生产了很多东西,但都存放在仓库里,这是GDP吗?一个国家盖了房又拆,拆了又重建,重复建设是真GDP还是假GDP?这样的GDP能真正衡量一国的经济吗?
到底应该怎么客观的计算一国的实际GDP和生产力?对此专家们一直有争议。
其实以货币的流通来解释GDP更容易让人理解:如果一个鞋匠到餐馆吃了一顿饭,花了100块钱,这就是100块钱的GDP;餐馆老板用这100块钱买了一只鸡,这又是100块钱的GDP;养鸡的农民用这100块钱到鞋匠那里买了一双鞋,这又是100块钱的GDP,这样一个循环,100块钱就产生了300块钱的GDP。
如果鞋匠吃了三顿饭,餐馆老板买了三只鸡,养鸡的农民买了三双鞋,这三个循环下来,100快钱就产生了900人民币GDP。
如果这100块钱存在银行里不用,那么产生的GDP是多少呢?GDP为零!
同样的100块钱,因其流通程度而产生了不同的GDP,如此可以看出GDP的核心不是钱多少,而是钱流通的速度。
而影响钱流通速度的关键是什么?就是消费!消费!再消费!
对于消费与GDP之间的这种关系,美国的认知最深刻,美国的GDP之所以如此高,强大的消费功不可没,美国的个人消费占了美国GDP的70%。为了鼓励消费,美国发明了信用卡和分期付款,几乎每个美国成年人都欠债:车贷、房贷、学生贷款、信用卡欠债,人人都在超前花费。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养成了消费习惯,停不下来,有钱就花,花完再说,没钱借钱花。这在咱们中国人眼中就是败家子,但对美国经济来说却是强大的引擎。消费带动了生产,使资金在市场快速流通,导致GDP叠加。所以美国政府并不想改变美国人超前消费的习惯。
而中国人保守,爱存钱,这是几千年养成的习惯,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人们养成了防患于未然的心理,没点存款心里不踏实。中国的存款率是25%,而美国的存款率仅5%。
中国人习惯存钱,这对中国政府来说并不是坏事,特别是在经济改革开放前期,银行里的大量存款被国家用来搞基建,百姓不花钱国家就帮你花,这也是一种消费,是政府消费。所以中国在短期内建成了大量的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各种基础设施,这种巨额的基建投入又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当基建热潮过去以后,房地产又进入全盛时期,银行给建商大量贷款,拼命建房。这也是一种消费,叫投资消费,中国靠房地产又拉动了一波经济发展。
现在房地产也过剩了,就只有靠增加个人消费来拉动经济了。中国的个人消费仅占GDP的38%,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是一块大蛋糕,政府希望通过增加内需来带动中国经济。
在新冠以前,中国的个人消费确实有增长的趋势,中国也出现了超前消费的月光族,第三产业也随之兴旺,但这一切都因新冠爆发嘎然而止。
新冠以后,中国又通过减息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想以此带动投资和消费。不过这次不灵了,中国经济一直欲振乏力。
中国三年新冠清零太折腾了,每天三次核酸,动辄封城、封街、封小区、封商铺,商家损失惨重。有些商贩刚进货新鲜瓜菜肉奶,店铺就被封了,只因同一条街上发现了一例新冠阳性,政府也不给一分钱的赔偿,商家欲哭无泪。而那些失业的人不但要养家,有些还要还房贷,又无法出去找工作,政府除了逼着测核酸和监控人们的行踪以外,沒提供任何经济帮助。幸亏中国人喜欢存钱,不少人能撑过这三年全靠积蓄。
眼见清零政策维持不下去了,中国又突然躺平,一天前还要求三次核酸,第二天早上中央一声令下,新冠病毒从人间消失了,政府完全撒手不管了,各位自求多福。美国躺平是慢慢躺下,中国躺平是直接倒下。
经此一事,百姓是怕了,当权者太能搞了,且一意孤行,听不得不同意见,谁要发个牢骚,就被说成抹黑,立马封杀,搞不好警察还会找上门。算了,认命吧,还是多存点钱,为下一轮折腾做准备,谁知道当权者头脑一热又会搞出什么事来。
据最新报导,中国的储蓄率已飙升到惊人的32%,这也从侧面证实中国老百姓的心态,心中不踏实啊!
如此一来问题就大了,如果老百姓手中缺钱,还可以想办法去挣钱。但如果老百姓有钱不花,那就是点了经济的死穴。大家都不消费和投资了,怎么产生GDP?经济引擎就会熄火。
果不其然,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了大量货币,但这些钱都积压在银行贷不出去,货币不进入流通就产生不了GDP,再多的钱也是死钱,跟废纸差不多。
经济失去了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各行各业减员,如今中国的就业市场就很糟糕,年轻人失业率为15%。这还是官方数据,就业包括了所谓的“灵活就业”,北京大学就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国青年的真实失业率可能高达46%。现在送外卖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越来越多,以至于送外卖和开网约车都很卷了。
接下来就是通货紧缩,回国探亲的人都说现在国内的东西很便宜,这就是通货紧缩的症状。
要知道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糟糕,也更难控制。前一段时间美国通货膨胀,美联储一系列加息就把通胀控制住了。而控制通货紧缩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日本的十年衰退就是因为通货紧缩,人们预期物价会进一步下降,所以都不花钱。尽管日本政府曾一度把利率降到了负值,也无法改变通货紧缩的局面。
通缩持续下去必定是经济衰退,政府也急了,想尽各种办法鼓励人们花钱,但老百姓反应冷淡。
政府说:房贷首付降低了,赶紧买房。
百姓说:不买!上次买到烂尾楼,房子没得到,还要还房贷。再说了,楼市泡沫吹得太大,房价炒得天高,现在房子过剩,还有下跌空间,等再跌90%再说吧。
政府说:贷款利率一降再降,是贷款做生意的好时机。
商家说:不贷!不想再做生意了,新冠期间赔得血本无归,现在还欠着一屁股债呢。
政府说:希望各大私企扩张。
老板说:不敢,政府一声令下就可以整顿你,听说还要派党代表进驻,还是算了吧。
政府说:那么就投资股市好了。
韭菜说:No way!中国股市就是一个匪窝,弄虚作假,还不如赌场,A股从2019年至今已跌了7万亿美元,韭菜都撸秃了。
总之中国政府想尽一切办法,经济就是毫无起色。其实中国的问题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失去了信心,对未来不看好。
前面说过,GDP的核心就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速度则取决于消费的强度,而消费的强度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失去了信心就不敢消费,不消费GDP就上不去,这才是中国经济的症结。而这个症结光靠经济手段是解决不了的。
军心散了,打仗必败,民心凉了,国无未来。在西方国家,出现这种情况都是靠政治解决,当权者被赶下台,换个新人,按下 reset button,重新起动,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重燃希望。
而在中国,除了宣传“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不解决民心问题,其它办法都无济于事,看来中国是回不到欣欣向荣的时代了。
…
说点题外话,最近有个国内的朋友问起美国投资的问题。这位老兄在国内混得不错,挣了些钱,但仍然心里不踏实。他说改革开放初期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千万元户,但如果当时把一万元存到银行,到今天顶多五万元。他现在已经不做生意了,但又不敢炒房,也不敢炒股,钱只能存在银行里看着贬值。他要我推荐美国的一个安全稳定,不但能够长期保值,还能躺赚的投资。
我切!我还真推荐了一个。我说这个简单,手上保持两年的开销,其他的钱全部投入標普500指数基金。標普500指数过去100年的平均年回报率10%,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2.5%,躺赚7.5%。虽然標普500有时候会下跌,但最长两年就会反弹,长期投资绝对安全,我存的退休金就全部放在標普500指数基金里。
这位老兄去打听了,说国内购买標普500指数基金的托管费很高,问美国的管理费是多少。我说是0.015%,还有更便宜的,Fidelity的大指数基金FNILX与標普500指数基金几乎没有区别,但管理费为零,投资者不用交任何费用。这位老兄怎么都不信,说天下哪有这种好事,不收费用证券公司怎么赚钱?我把FNILX帐户印下来给他看了,他说上帝保佑美丽国。
我的其它文章
No post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