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十八篇 我的市场经济面面观
油罐车混装食品油和工业用油之所以掀起了轩然大波,是因为媒体揭露了它,并且网络上的與论能铺天盖地,所以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一个严重的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是太多太多,我们事实上是处于一个食品极不安全的环境之中,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是很多的,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参与其中的方方面面的各种人等,都丧失了自我都没有了做人的底线。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处于各个环节上的人,无论是生产者销售者运输者管理者监督者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做人底线,也就是应当明确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遗憾的是这个底线没有了。缺乏做人底线不是一个个别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是我们要深思要思索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怎么大家都这样没有做人底线了呢?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让人失望和惊心的局面呢。
(七)路在何方
从上世记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开始告别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历程,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所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机制,却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这么多这样大的问题。有人把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归咎于市场经济,认为不搞市场经济这些社会丑恶现象都没有,他们认为是因为市场经济机制才带来了这样那样的严峻问题,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40多年前全面的计划经济已经把国民经济带到行将崩溃的边缘,前30年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带给国家和民众的除了贫穷还是贫穷,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构建了市场经济机制,更是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家庭,我们的国家和民众才有了今天的富强,那种把所发生的社会弊端以及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归结于市场经济,那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分配受消费者主权的约束,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水平;经济决策是分散的,作为决策主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经济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人身依附和超经济强制关系;信息是按照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横向渠道传递的。经济动力来自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分散的决策主体在谋求各自的利益中彼此展开竞争,决策的协调主要是在事后通过市场来进行。整个资源配置过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
这是市场经济基本的和主要的特点,以此来观察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机制,它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我们现在实行的不是一个全面的自由的市场经济机制,双轨制的长期存在使它已经面目全非,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是在市场机制下实现的,在某种意义下比较多的尤其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双轨制下更多的是由权力在支配,这是目前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的根本原因。
关于双轨制一直有学者在为他寻找理论依据,特别是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寻求支撑,他们提得最多的是凯恩斯主义,这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种曲解。西方经济学理论有三个学派:一是倡导自由市场经济的古典经济学;二是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三是融合与调和古典经济学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新古典综合派。
古典经济学派,以亚当·斯密为代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他们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自发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古典经济学派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提倡自由贸易和竞争,为后来的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旗帜。约翰·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率等手段刺激总需求,以恢复经济平衡。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经济学理论和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古典综合派应运而生,它试图融合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理念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新古典综合派强调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既重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又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这一流派的出现,体现了西方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调和。
从这三个主要的经济学流派的理论中,我们丝毫找不到双轨制的理论依据。古典经济学派就不用说了,它一直强调的就是大社会小政府。至于解决了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并最终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凯恩斯主义,他所强调的国家干预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而不是国家控制社会资源。新古典综合派其实首先强调的还是资源的市场配置,然后才是需要的情况下政府的适度干预,这种干预显然是宏观的政策调控。
我们现在进行中的双轨制是最为奇特的,往往是权力认为最麻烦最不好弄的事情推给了市场,而资源配置的权利仍然掌握手中。以我们现行的医疗制度为例,一方面医疗几乎已经完全市场化,医院完全是按照市场机制在运行,另一方面病人的就医却没有人兜底,医疗社会保障无论是政策主要是病人的报销政策,还是具体的医疗与药品价格,还是机构在定价。这种典型的双轨制导致了现在饱受诟病的看病难就医难,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不是主张政府退出医疗管理,恰恰相反我是主张医疗完全不能走市场化道路,这一点我在前面的回忆录中有详细的叙述。
现在问题的症结就是我们市场经济机制中的双轨制,这个双轨制不仅在我们改革的四十多年来一直存在,并且近年来还有逐渐加强逾来逾烈的现象。四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应该说都与这个双轨制有关,双轨制是产生市场经济机制运行中各种弊端的罪魁祸首。所以研究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出路,还是得对症下药,也就是逐步规范这种双轨制,让双轨制逐渐退出我们的市场经济机制,这就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出路。
要想让双轨制退出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是要尽力实现小政府大社会,不能有这种机构臃肿的各种各样的政府机关和机构。且不说人性贪婪的驱使会让握有权利的人为满足利益上的私欲,会千方百计的让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去实行双轨制。就算是一些纯正廉洁的人聚在一起,他们也会无事找事般的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制度去推进双规制,以表现自己的存在,表现自己在努力工作。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客观的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回过头看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精简机构的说法和做法也有多次,但最后都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这是一个比较深刻广泛的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但这个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只有它得到解决了,双轨制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由双轨制引起的各种弊端才能真正得到规避,我们的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在正常的轨道上得到发展。
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了四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机制,在有双轨制存在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和老百姓都在这种发展中有了富足。那种把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弊端归咎于市场经济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应该在逐步缩小减少双轨制影响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市场经济的功能,逐步减少和规避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弊端,让国家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让老百姓的钱包进一步鼓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期望与愿景。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No post found!